jquery广告图片大图

灵山同城网

搜索
猜你喜欢
查看: 12022|回复: 0

[灵山焦点] 探访灵山人祖先和现代人住的房子,原来镬儿楼是这么来的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19-12-16 10:40:04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 来自
改革开放以前,灵山农家的房屋多为泥砖、筑墙瓦房,有钱人家住青砖瓦房,富有而且有点“功名” 的则住镬耳楼,极个别贫穷的才住草房。
   县内房屋的格局,一般为“国”字形,分头座、二座,有厢房、到朝屋,甚至有三座、 四座的,五座的少见。镬耳楼的格局也是如此。
timg.jpg
旧时农村的泥砖房

常见灵山等地常见的几种房屋类型:
一、茅草屋、草炕
u=1263529276,2518941352&fm=26&gp=0.jpg
某村旧时的草房

这种房屋一般立上几条木柱,架上数条圆木作桁条,盖上经编织成块的茅草作 瓦,周围用竹扎成篱笆,糊以禾草黄泥为墙。这种房屋没有固定的格局,一般地处边远山区以及贫困的地方才盖住这种房屋。解放后,人民生活提高了,这样的房屋已极少见了。即使 有,也是作为粪屋、猪舍、牛舍而已,某次因为下乡考察,特地去很山的地方看到过,不过也是用来做“草炕”,养猪养牛而已。
二、筑墙瓦房
2.jpg
靠近横县的筑墙瓦房

解放前这种房屋在农村相当普遍。其建造工程简易,开挖好墙壕后,从基脚 到屋顶墙壁,都是用优质的粘砂土筑成,天面架上桁条桷子盖白瓦即成。筑墙的工序是:将 夹板固定安装好(夹板一般长5市尺,高1.5市尺,中间宽1.5市尺左右) ,把粘砂土倒入夹板 中,用木把粘砂土筑实,如此一层一层向上填筑,一直填筑到屋顶。这种筑墙瓦房费钱少, 容易建造,而且坚实牢固,一般能用一百几十年。如果在粘砂土中再掺入一些石灰,就更坚 实牢固耐用。这种房子在山区比较多,目前发现桂中(南宁)桂北地区比较多这种类型的房子。
三、泥砖瓦屋
121.jpg
泥砖瓦屋

一般用泥砖砌墙,天面架上桁条桷子盖白瓦。泥砖的制作是在秋收后,取田 泥或山塘中的泥,泼上水后,用牛踩成熟泥浆,将泥浆填入板模(俗称砖斗),做成一个个砖坯,晾干后即可用以砌墙;桁条桷子一般从山上自伐割制;瓦片则是到私人砖瓦窑购买。如 用石头砌墙脚的泥砖屋,加上每年常检修,一般能用一百几十年。这种房屋投资少,容易建造,所以在农村比较普遍。
四、青砖瓦房(也叫火砖屋)
微信图片_20191213104513.jpg
三隆镇榕树塘内院也是青砖瓦房的样式

青砖瓦房(也叫火砖屋), 其墙均是用青砖(俗称熟砖)建成,天面架桁条钉桷子盖白瓦。这种房屋的砖 瓦都是向私人经营的砖瓦窑购买,造价较高。有能力建造青砖瓦房的都是生活较富裕者。建造布局上追求宽敞、舒适。有的建成楼房,甚至还作典雅的装修。这种房屋在农村往往少而突出。
五、镬耳楼
11.jpg
灵山大芦村镬儿楼

其建筑布局也是按国字型建造。分头座、二座、也有三座、四座,五座的少见。 这一类的房屋占地面积较宽。因每座正屋两旁侧墙有高耸的风火墙尤如竖起的两只镬耳,故名镬耳楼。屋前有较宽的场院,立有旗杆石、缚马桩等,两旁建有廊屋。这类建筑,雕梁画栋,雄伟有气派,一般都是清朝的“功名”之家留下的,如进士之家,举人之家,而且家境 比较富有。县内的镬耳楼以佛子大芦村和石塘苏村为多,以佛子大芦村的保护最好。
六、近现代样式
微信图片_20191213105216.jpg
那隆农村住房

经过几十年的发展,灵山人民收入普遍增加, 农村中不少地方新建有砌石脚、红砖墙的二层楼房,有的建了三层,也有建四层的,而且有 的建筑格局还是独家独院的,有如别墅一般。由于种养致富盖了新楼,所以旁人称为“水果 楼(种水果致富所建的楼) 、“香蕉楼”(种香蕉致富所建的楼)、 “三鸟楼”(养三鸟致富 所建的楼)等。这些楼房的出现,开创了灵山农村住宅建设史的一个新时代。
222.jpg
以上为农村住宅的一般情况,县城和圩镇又有所不同。城镇建房都是因地制宜,与各地集镇无多大区别。一般从经商买卖需要出发,房屋都是紧挨着建,分头进二进,甚至三进四进,没有廊屋,有的建成二层三层楼房。随着经济的发展,生活水平的提高,县城和各圩镇建房分商业区和住宅区,四五层的楼房鳞次栉比,而且内外注重装饰,日臻于现代化。

文自:岭南十三叔
参考:地方志
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使用 高级模式(可批量传图、插入视频等)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会员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